一
我好像是有瘾了,这里的瘾不是烟瘾,也不是酒瘾,而是手机依赖成瘾。故事发生在下午,我乘2h左右的公交车到另一个区,给我的荣耀20pro换电池。从19年买回来,用到现在也算坚挺。只是电池的容量让我有点遗憾,一天大概是得冲两次。预约了一口价更换服务(129元),本来约的是上周日。客服打电话说需要买电池,大概是一周左右。然后上午打电话说电池到了,下午就急忙去换了。下午先去学校附近的邮局寄了挂号信,然后公交车转了两次才抵达目的地,这也太远了吧。对这个三四线的小城市而言,各厂商的各种经销店和体验店是比较多的,而对于售后服务店确实少的可怜。
二
所有的事情发生在我把手机递给工作人员之后,她说2h后来取。16:30开始取号,大概就是18:30取。我说,我没有备用手机,一会儿到时间我就来取。转身一头扎进商场闲逛,只有身份证和一个斜挎包。看到一些店铺,想买点水来喝,我才发现没有带现金。自从离开的手机那一刻,我好像变得有些慌张,心里空荡荡的。有些烦躁和焦虑,我知道这种感觉。开始戒烟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,这应该属于戒断反应吧。朋友说我缺乏安全感,我说你不懂,这应该是戒断反应。所以,我可以笃定,我大概是有瘾了。
三
我在陌生的商场一层又一层的转着,F1是一些体验店。比如华为的各种产品,售后只有小小的一隅,我就是在那里修的手机。F2好像是一些服饰之类,什么阿迪耐克之类的店。我自然是没有过多的停留,于我而言,这些产品对我来说稍稍有些奢侈。F3令我欣喜的是有一家书店,进门右侧是买学生习题的。左侧的架子上是古典类的书,也有青春文学作品。扫了一眼,青春文学区大多数是小说故事之类的。全是我没听说过的作者,或许90后的青春作品已经不在青春了吧。也许是书店太小了,小到放不下几代人的青春,我自己在心中打趣道。较低的中心区域放了一些漫画书,有《鬼灭之刃》,《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》等。我想找一些散文书籍来读,却想着人家是书店不是图书馆。身无分文的我自然是不愿过多的停留,我悄悄地走出书店的门。
四
出了商场,寻得一处公园。公园的一旁已有雏形,另一旁还是绿色的铁皮和倒塌的房屋。我沿着泛绿的水,在公园的小路上行走。偶尔看一看手环的时间,2h过得可真慢啊。要是有人找我怎么办呢?要是手机没换好,我又没现金回学校怎么办?我仅凭身份证,能借到电话吗?我借到电话打给谁啊?我大概是只记得自己和父亲的手机号。越想越不对劲,老师会不会突然找我要发票呢(约好明天下午拿给她)?那一刻,我仿佛觉得我没有手机不行,世界没有我不行,不能用手机与世界产生联系我就像一座孤岛。难道这还不算瘾吗?我坐在长椅上,看着有点耀眼的太阳,我知道它快下班了。偶来的冷风让我觉得冬天还没有走,春天还没有到。可是,花已经开了,那应该是春天的花吧。我看着人工河对面长椅上的人,以及零零散散的人,他们在想什么呢?他们又在忙碌什么呢?想着想着,我闭上了双眼,耳边是骑车的鸣笛声,鸟鸣,还有偶尔的人声。耳朵里时常塞着耳机的我, 应该是很久没有听到这些声音了。以后希望可以多听一些自然和生活的声音,而非刻意编排的音符产生的人类喜欢的旋律。我也想起来,周日的下午一个人在宿舍看电影《在京都小住》,听着音乐写着信,吃着外卖看着电影。我喜欢这样的感觉,一个人独处的感觉,一个人思考感觉很不错。
五
随后,我发现正对面的建筑是图书馆。拿着身份证怯怯的走进去,我不知道要不要身份证,或者需要什么读者证。上了三楼,在一个区域的书架里行走。不断扫描着书的名字,芥川龙之介的《罗生门》映入眼帘。取书,入座。空荡的区域有二三人在看书,我翻开手中的书,读着前言。心中想:要是早点发现这个图书馆,我是不是能读完一本书呢?对了,出了导航售后服务店,我也没有导航图书馆。这算是缘分吧,正好路过图书馆,顺手取了一本没有读过的书。看了第一个故事《罗生门》,感觉读者写得故事还是挺有趣的。与我看到的那个什么《中国散文精选》里的故事大相径庭。这里还是要吐槽一下散文精选,我是主观上不喜欢且无法接受。看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,悠扬的铃声响起来了。我知道,要闭关了。好像一楼是24h无人值守图书馆,我也不记得了。反正我看着学习和看书的人往外走,我也起身将书放回原处,下次再来读你。我也不知道下次是哪次,下次我有时间,书不一定有时间。
这里有两件小事值得一提。一是,从图书馆离开的时候看到一个女生的书包后边拉链没有拉上,我就在下电梯的时候多走了几步,告诉她你的书包拉链没有拉好。她取下书包重新整理,我自然是好人不留名的离开了。因为我也有过几次尴尬,也被人好意提醒,所以我愿意传递这份温柔。二是,刚进图书馆看到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工人叔叔拿着编织袋,在角落里读书。他好像是直接坐在地上,而书却被认真捧起来。我想到了在商场看到那些在星巴克读书的人,与之对比,我想他们应该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吧。我也有一丝丝惭愧,没了手机我像个丢了玩具的小孩。明明有那么多读书的机会却一点也不真心,只有转到图书馆才假装去读书,我可真是一个虚伪的人。到了图书馆之后,我好像再也没有想过手机的事情了。我想,之后要想放松就尽量远离网络和电子产品,之前也有刻意的去远离手机和网络,甚至连24h都没有坚持到。习惯大概是需要从内心认同之后才能养成吧,比如戒烟的过程,我想戒一戒手机也是可以的吧。
六
拿到手机,付钱,乘公交返程。接到手机的时候,我好像瞬间与世界产生了联系,我像疯了一样立马打开微信,qq。熟练到可以闭着眼睛来操作,简直像极了一个手机依赖成瘾的患者。什么时候能放下手机,多出一些时间去读书,去学英语,去搞一搞毕业的事情就好了。拿到手机,我发现微信还是空荡荡的,QQ的消息界面也没有变。
我也更加明白:
我没有手机不是不行,世界没有我也不是不行。
我没有你不是不行,你没有我也不是不行。
安静下来,做些内心平淡丰盈的事情,去体会,去感受。
正常现象,我目前P30也在考虑要不要换块新电池继续战斗,日常使用没问题..加上最近又升级了鸿蒙3.0不感觉到卡顿。
只有在我钓鱼时可以忽略手机的存在,甚至与外界的联系。
@Mr.Chou : 麒麟980还是能战两年的。有个兴趣爱好还是挺好的,远离信息的干扰,专注去做一件事。
可能用焦虑更准确,现代人相关手机随时在身边后普遍有这样的情况,太及时便捷的沟通,稍微分开一会,就各种焦虑。有时候想,哪怕真有人找,哪有整天发生这么多天大的事,耽误一会又怎么样。
@拾风 : 是的,你说得很对。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焦虑,我最近在试着在双休日放弃一下手机。拿着手机📱,也不能算放松。
哈哈,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的人需要联系你。99的人都在自作多情。
@wu先生 : 是这样的,没有人需要联系你。
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,不看一下就感觉少了点什么
@威言威语 : 🙃我大概是过一段时间就频繁打开手机。
哈哈,估计世上大多数人都有瘾了,还有好多人,比如我,就拿着两个手机
@苏三州 : 你说得对。我的瘾还有点大,看手机时间比较多,除非在电脑面前的时候,使用手机的频率会低一些。
我想不是有瘾了,而是一种“情感寄托”,你把“情感寄托在手机上面”了,才会出现这样的反应。我以前就是这样的,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,没有碰到就容易烦躁,易怒。体验店不想去,贼不习惯,尤其是大商场灯光太亮了,照的容不下一丝的污秽,让人无处遁从。好人好事顺手而为,有时候真的看情况,顺手就帮了。如果是什么老人倒地,或者其他的真就值得商榷了,容易出问题。害怕。我之前爬山的时候,真的是手机一天不会碰,全程都在上下爬石头!一点注意力给不到手机,哈哈。所以你找个喜欢做的事情就可以了,手机?是什么东西不存在的。
@叶开 : 嗯,怎么说呢?应该是情深层面的依赖,我看了wiki对网瘾解释:患者一般表现为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不使用网络就感到焦虑、模仿网络上的不正确行为以及吸收不正确的知识。
有道理,周日打算去徒步(10km)去看花,一个人有点害怕。不过,尝试一下也是可以的。好久没有去徒步了,我想做点有趣的事情也不错,上一次徒步大概是大一军训的时候。以后的双休日也得试着远离手机和网络。
@紫慕 : 这个我没有太深入了解,原来也会这样啊,这么看来我还勉强没那么网瘾了。“一个人走路🚶是和地球约会” ,我想你也适用你说的这句话,哈哈。但是要注意适度,我上次走了10公里,脚起泡了,腿酸了两三天。
也不不一定是上瘾,而是有些日常事项必须用到手机。譬如,手机支付。我是一个很害怕携带现金的人,所以手机支付在这方面解放了我的恐惧。
@CcChen : 我倒是不太拒绝🙅用现金支付。